2015年, 第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10-28
  

  • 全选
    |
    地质勘探
  • 张文凯, 邹黎明, 谢丹, 王鹏, 朱童, 谭梦琪, 周瑶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2536KB)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盆地金县构造自2005年以来在勘探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发现了金县1-1大油田,其地质储量达1.5×108 t。借着渤海湾盆地新一轮油气勘探新风,对盆地内现有油田进行最新的评估。现利用烃源岩生烃潜量、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以及岩石热解温度等地球化学参数,对金县1-1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展开全新的评估。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金县1-1构造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均较大;烃源岩类型比较单一,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发育零星Ⅰ型干酪根。有机质处于低—成熟阶段。研究区3套烃源岩都是较好的烃源岩,相比之下,沙三段烃源岩品质最好,沙一段次之,埋深较浅的东三段较差。
  • 纪佳, 赵少泽, 钱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2939KB) ( ) 可视化 收藏
    成岩作用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改造十分强烈,并影响其孔隙演化过程。通过对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岩芯、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多期构造事件对成岩环境的影响,针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对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进行研究,以揭示不同成岩阶段中良里塔格组的孔隙演化过程,为寻找该组内的优势储集体提供依据。
  • 刘柏, 张豫, 杨华, 樊仕海, 唐明, 孙志昀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1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2980KB)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南部地区是上三叠统的生烃中心,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条件,须二段是该地区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开发层位,龙门山山前带已获得平落坝、邛西等多个气田及含气构造,而低缓构造带须家河组勘探未获得大的突破。利用岩屑录井、岩心、岩屑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苏码头构造须二段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须二段储层砂岩以中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为主,具有小孔细喉特征,储集条件优于平落坝、邛西等构造。苏码头构造须二段尤其是码①断层下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 荀小全, 王东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1881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岩心、测井、试气、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东胜气田盒2+3段的岩性、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含气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东胜气田盒2+3段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储层属于低、特低孔隙度和低、特低渗透率储集岩,含气性较差;岩性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含气性主要由岩性、物性所决定;而储层电性是岩性、物性和含气性等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四性关系研究的桥梁和纽带。
  • 熊治富, 刘雁婷, 赵永庆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1575KB) ( ) 可视化 收藏
    黑池梁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北缘米仓山前缘,该区在长兴—飞仙关组时期位于开江—梁平陆棚东侧东北部,与普光地区位于同一个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具发育台缘礁滩沉积背景。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从西向东依次发育陆棚、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及局限—蒸发台地相,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兴—飞仙关组的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并且通过对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等分析,认为研究区以发育飞仙关组台地边缘鲕滩储层为主,鲕滩纵向具垂向加积特征,储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物性好,与普光地区台地边缘鲕滩储层类似。有利台缘鲕滩储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延伸至普光地区,综合分析认为黑池梁至普光地区之间的飞仙关组台缘鲕粒滩储层是近期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 裴家定, 章炎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2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2527KB) ( ) 可视化 收藏
    柯东断裂构造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起伏,表层为巨厚黄土塬,结构复杂,纵、横向速度变化大,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成像,静校正问题在该区尤为重要。在分析该区近地表结构特点和地震资料品质的基础上,对目前处理软件中不同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认为,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配套使用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反射波剩余静校正和综合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等技术,总结、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黄土塬地区资料的综合静校正方法。
  • 天然气开发
  • 刘林, 黄禹忠, 刁素, 栗铁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2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1032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SF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压后产量低的问题,通过对储层的微观特征和渗流机理的研究,认识到粒间孔被伊蒙混层、绿泥石等充填是储层水敏的根本原因,孔喉细小,毛管自吸在短时间(24 h)内能达到较高含水饱和度(45 %以上),使储层渗透率明显降低,造成较为严重的水相圈闭损害,从而影响了压后天然气产量。针对伤害机理,采用了减少水敏、降低毛管力和界面张力的防膨防水锁压裂液,提出了减少入地液量和施工时间的脉冲柱塞加砂压裂工艺、液氮伴注提高返排速率的降低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工艺对策,现场应用36井次,压后16 h平均返排率达到62.5 %,平均测试产量3.3×104m3/d,较前期平均测试产量1.2×104m3/d提高了166 %。
  • 周向东, 杨斌, 魏朝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27-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847KB) ( ) 可视化 收藏
    跟踪川西致密气藏水平井压裂液返排情况,分析水平井压后排液返排时机、控砂效果、助排效果及返排率。水平井由于其特殊的井身结构,趾端液体在流向跟端时需克服水平段的井筒摩阻,若提高趾端液体返排速率,则跟端流动压差增大支撑剂容易回流,如何在保持裂缝导流能力的前提下,尽快尽多地返排出液体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出区域性压裂液返排规律,为今后水平井压裂施工设计、压后排液管理提供依据。
  • 李玮, 汤学志, 方红梅, 张利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30-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555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层测试是油气井笼统测试的细化与发展,包括分层压力、温度测试和产液状况的取样与分析,适应了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阶段对油藏纵向各层进行精细描述的需求。经过多年现场应用,该技术逐步发展完善,由常规的分层压力温度测试技术发展到分采、分测、分层取样技术。介绍了分层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工艺原理及现场应用,依据需测取的井的层数、厚度、生产状况等条件选用不同的测试方式,如管柱式、智能式、泵抽式等,3种测试方式可互为补充。
  • 钻井工程
  • 李丽, 刘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3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1033KB)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须五段储层砂岩钻进中可能钻遇长段页岩,容易发生井壁失稳。为能在页岩水平段中安全钻进,室内通过强化常规水基钻井液的抑制和封堵性能,形成一套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并在XYHF-1井进行探索性应用,现场应用显示,高性能水基能明显减缓页岩失稳速率,但随钻井时间延长,页岩失稳风险仍逐渐上升,需及时转换为油基钻井液。相对水基钻井液,油基能满足页岩段稳定井壁要求,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
  • 陈涛, 陈锦泉, 李勇政, 邓浩然, 朱旭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35-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591KB) ( ) 可视化 收藏
    气体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相比在发现与保护储层、减少钻井工程复杂情况和极大地提高钻井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而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与气体正循环钻井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可有效保护低压储层等优点。达县仙女山温泉2井215.9 mm井眼钻井过程中,遇到了地层产水、井漏、垮塌等复杂情况,采用常规钻井方式很难克服这些难题。通过在该井应用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结果显示,该井气举反循环钻进185 m,攻克了该井的钻井难点,顺利完钻。
  • 程福山, 黄燕琼, 程善平, 许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3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376KB) ( ) 可视化 收藏
    双摆钻具作为一种新型钻具正运用于各大油田,但是目前没有文献阐明其工作原理。从钻进时钻具形态对钻速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常规钻井方式效率低下的原因,介绍了双摆钻具工作的原理,并与螺杆钻具及扭力冲击器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合双兴1井双摆钻具的现场应用,分析了双摆钻具的提速效果,得出了双摆钻具能即时控制钻柱的摆动和涡动状态,能阻挠钻头倾斜、减轻钻头跳动和保护钻头作用的结论。
  • 地面工程
  • 方灿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4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577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非设计工况运营给正常接船卸料流程带来的一些新问题,简要说明了LNG接收站发生非设计工况的原因,分析了接收站在非设计工况下进行储罐控压的应对方法;对LNG船舶的货舱压力控制系统作了分类和归纳。指出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接船卸料作业中LNG接收站和船舶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入LNG再液化装置、控制储罐压力、提前了解将靠港LNG船舶的BOG处理方式、提前做好LNG船舶向接收站火炬系统放空的临时流程设计和人员准备、沟通协调非设计工况下LNG船舶火炬放空带来的经济损失分担方式、船岸双方应作好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备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 周永涛, 孙柏林, 杨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45-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467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高压凝析气田的气井大修重新开井后集输管线发生水合物冻堵的现状,简要介绍了气田井口集输流程和集输管线发生水合物冻堵的过程,分析了集输管线水合物的冻堵条件和影响因素。同时对常用的抑制水合物方法如提高产量法、加热法、加注甲醇法、反吹解堵法,结合高压凝析气井大修后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和效果评价,得出了一些结论认识,如针对有些单井离集气站较远的情况,可以使用多个水套炉多次加热;对节流效应明显、冻堵严重的单井除采用电伴热加热外,还可对其加注甲醇或高矿化度盐水来抑制水合物的形成。
  • 市场与价格
  • 邹晓琴, 赵贡生, 周建, 范小霞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48-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400KB)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天然气即将迎来开放的市场化环境,为了促进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有必要对开放条件下川渝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及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川渝天然气市场发展呈现出的供需形势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定价机制多元化、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全国化五大趋势,提出相应的营销应对策略,具体包括实施积极营销战略、实施积极稳妥的市场开发、销售结算方式“柔性化”、持续完善和加强用户需求侧管理、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和风险预警机制、探索实践灵活的价格等策略。
  • 周谦益, 蔺立, 左玉婧, 刘小琴, 陈登, 薄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5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430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因素对天然气供应量的影响,保障重庆地区的平稳供气,从重庆燃气集团的层面对影响供气量的重要因素及其函数关系作深入分析,选择得出影响供气量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气温与GDP,搜集2010-2013年的GDP、平均气温、供气量三者的数据并分别按气温、GDP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剔除离群数据后再进行后续的回归分析,得出GDP、气温与供气量之间的二元一次关系函数,确认GDP与供气量正相关,而气温与供气量为反相关关系。
  • 肖君, 王径, 全英, 廖欣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408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气田储备,利用情景分析法对气田储备的经济效益评价进行研究。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气田开发的实际,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作为气田储备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同时依据情景分析法的主要思想,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气田储备经济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了计算气田储备储气费用率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实例计算表明,针对气田储备而言,要保持项目经济效益的一致性,需增加气田储备的储气费用。气田储备储气费用的大小由储气费用率来反映,储气费用率越高相应储气费用越大。储气费用率的大小主要受储备年限、储备份额、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 黄胜, 刘瑞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522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LNG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和运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论述了我国LNG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链的组成与特性,指出了我国LNG产业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燃气电厂在LNG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政策市场环境与发展前景,提出重视燃气发电的战略地位,考虑配套建设一定容量的燃气发电项目以促进LNG产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周兴慧, 韩勇军, 张海凤, 张俊, 杨守军, 王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6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521KB)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综合能效高、安全性好等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还存在一些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某项目实践的制约因素,从能源价格、设备价格、国家政策、项目气源、运营维护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期望能对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作用。
  • 经营管理
  • 任丽梅, 罗婷婷, 包棘, 邓慧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6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344KB) ( ) 可视化 收藏
    油气田企业价格管理涉及油气商品销售价格、物资采购价格和内部产品结算价格等,通过价格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基本思路是,提高油气产品销售价格、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和内部交易成本。研究认为通过提高价格管理认识,加强组织与协同管理;建立健全价格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价格管理考评与激励机制等途径可以实现油气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 何四海, 石英, 罗婷婷, 张彦怡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6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397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外合作项目的特点与绩效,通过确定合作项目外籍高管绩效薪酬的影响因素,选取外籍高管人员绩效薪酬指标,最终形成外籍高管绩效薪酬指数。设计的外籍高管绩效薪酬指数由46个分指标构成,依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合作项目绩效难以综合评价的背景下,外籍高管薪酬指数通过将项目实际运营数据与项目预算充分比较得出,这对建立健全我国对外合作薪酬成本调控机制,构建基于绩效的薪酬机制,加强正在兴起的非常规油气对外合作宏观调控职能,确保国家以及合作利益等都十分重要。
  • 王富平, 徐文, 孙维, 包铖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7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353KB) ( ) 可视化 收藏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新机制,为用能单位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增效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油气企业也纷纷尝试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由于对项目风险的疑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进展较为缓慢。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和油气生产运行的特性分析了油气企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风险,包括技术改造、安全责任、节能评估、效益分享等风险,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 王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5): 7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1093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持续推进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针对公司与国外大石油公司信息化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的状况,比照国外大石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深入分析了西南油气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理念、基础通信设施、业务系统、数据共享程度、运行维护体系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从强化组织结构、加强通信设施建设、统一软硬件标准、加大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力度、完善运行维护费用落实机制、加快运行维护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公司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油气田公司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