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28
  

  • 全选
    |
    地质勘探
  • 谢丹, 徐天吉, 张文凯, 李曙光, 佟恺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2721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井研—犍为地区JY1、JS1两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对区内筇竹寺组页岩展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筇竹寺组优质页岩厚度达到了40 m,远远大于形成工业性页岩气藏的下限,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首要条件;埋藏深度为3 000~3 500 m,埋深较大,但是在可进行勘探范围内;有机质条件较好,优质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1 %;有机质类型为Ⅰ型(腐泥型);有机质处于过演化阶段,Ro值均大于2 %但小于3 %,并且页岩气藏成藏类型为热成因型,适当的Ro使本地区成为热成因气藏的有利分布区。在高演化条件下可以大量生成干气。研究区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筇竹寺组页岩气具有基本成藏条件,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 朱祥, 李毕松, 梁子锐, 刘旭, 张宏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2830KB) ( ) 可视化 收藏
    查明地质时期有利储集相带展布是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区油气勘探的重点。依据露头剖面和钻井沉积相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采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四川盆地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图。认为龙王庙期由缓坡台地向镶边台地演化,纵向为两期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古地理格局北西高南东低,横向依次为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斜坡—盆地相。发育磨溪—通南巴潮间浅滩、綦江—利川障壁浅滩、花垣—恩施和城口—镇巴台缘浅滩3类有利相带,浅滩叠加早期大气淡水溶蚀、表生期暴露溶蚀和后期埋藏溶蚀形成优质储层。
  • 钱程, 赵少泽, 郭磊, 纪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5436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前人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研究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及岩心薄片资料,对研究区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总体发育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进一步细分为浅水缓坡台地和深水缓坡台地两个亚相类型。其中,浅水缓坡台地发育台内滩,利用地震相特征,对研究区内台内滩地震反射构型和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发育在浅水缓坡台地相之上的台内滩的平面展布特征。
  • 仝燕, 傅恒, 高雁飞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3649KB) ( ) 可视化 收藏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T-H区(西部缓坡带—中央反转构造带)平湖—花港组的沉积体系划分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认为前人沉积体系划分存在不足之处。以西湖凹陷T-H区始新统—渐新统沉积环境背景为基础,通过岩心资料的观察整理、粒度分析、岩矿成分资料整理分析、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分析、岩性电性特征分析、地震相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西湖凹陷T-H区平湖—花港组西部缓坡带SQ3、SQ4存在湿地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提出这一新的沉积体系划分观点以供探讨。
  • 任洪明, 徐明星, 宋小琼, 胡秀容, 雷小华, 王祖静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3465KB) ( ) 可视化 收藏
    五宝场沙溪庙组气藏属典型的碎屑岩低孔、低渗气藏,是川东地区第一个投入整体勘探开发的浅层河湖相砂岩气藏,开采难度极大。通过对该气藏地质特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的研究,认为五宝场沙溪庙组气藏气源来自中、下侏罗统,构造裂缝为油气主要渗滤通道,沙溪庙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为其主要储集砂体,为岩性—构造复合气藏,气井产能受构造因素影响大,气藏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构造长轴方向。进而指出气藏下步挖潜方向:①上沙溪庙组产层,可在气藏构造南端向外围扩边,并提出3口建议井位及2口挖潜目标井;②下沙溪庙组产层,提出4口挖潜目标井,以加大沙溪庙组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气藏整体勘探开发效益。
  • 刘强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2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362KB) ( ) 可视化 收藏
    煤层气解吸能力的大小是决定煤层气井产能的直接因素。川南地区XX矿段正在实施煤层气试验工程,如何增强煤层气解吸能力,提高煤层气井产能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从煤层渗透性、煤储层压力、煤层气解吸压力、储层深度、地温等方面对煤层气解吸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从储层改造和合理排采两方面提高煤层气解吸能力的构想。
  • 天然气开发
  • 胡俊坤, 龚伟, 任科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24-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462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快推进中国致密气的大规模开发,针对中国致密气开发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对中国致密气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关键技术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影响中国致密气开发的有利关键因素:① 长期看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② 资源丰富,储量落实程度较高;③ 开发技术较为成熟;④ 开发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开发风险较低。不利关键因素包括:① 开发的经济效益差;② 资源品位降低,开发成本进一步升高;③ 关键技术在深度与低成本方面存在不足;④ 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⑤ 缺乏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借鉴美国致密气开发成功经验,结合中国致密气开发实情,提出对策建议:① 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与推广应用;② 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储量;③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④ 制定技术指标和经济激励政策;⑤ 深化市场改革,强化市场监管,逐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⑥ 非常规天然气中近期优先发展致密气。随着中国致密气储量的核实、开发技术的成熟、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未来中国致密气的大规模开发前景广阔。
  • 李文彬, 刘浩, 李旭光, 黄涛, 赵虹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3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1483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牛地气田气井产量低,超过80 %的井都需要借助排水措施辅助生产,气田于2013年引入了涡流排水工艺,在具有代表性的D1-1-186直井与DPH-14低产水平井进行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采用两级井下涡流排水工艺, D1-1-186直井产气量从安装前的7 500 m3/d增加到10 200 m3/d;DPH-14低产水平井能有效遏制气井的积液减产,使产气量稳定在14 000 m3/d。分析了涡流排水工艺原理,以及该工艺在大牛地气田直井、水平井上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显著应用效益,为涡流排水工艺在气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刘勇, 李明秋, 杨洪志, 钟兵, 朱文旭, 吴建发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2721KB) ( ) 可视化 收藏
    G气藏位于T国与W国边境,跨境两国合采是其显著特点,由于对方强采已经造成了己方资源流失。为了保障本区投资的经济效益,有效遏制对方强采,需要明确对方强采规模及对己方的影响。通过动静结合多条件约束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深入认识跨境气藏地质特征,明确区块剩余储量分布规律,掌握对方强采规模及己方损失程度,制定出针对性的技术对策。
  • 钻井工程
  • 齐成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37-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549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Darcy定律中的压强梯度分量写为幂比形式,然后在分母中添加同指数干扰项使之不可约分,得到了能描述低速渗流“非线性”现象的本构方程。将“双曲非线性”本构方程中的速率替换为径矢长度的函数,然后求一阶非齐次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符号解,得到了二维和三维径向稳态流场的压强关于径矢长度的显函数。根据所得压强函数提出的低速渗流“非线性”存在与否的空变压强梯度探测构想实现了不同渗流速度共存于同一次压强测量并回避了对渗流速度的测量,而正是弛豫时间的难以统一把握和渗流速度的难以精确测量被认为导致了低速渗流“非线性”假象。
  • 甘霖, 戴巍, 涂建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3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464KB) ( ) 可视化 收藏
    苏里格气田下古马家沟组埋藏深度达3 400 m,该储层为碳酸盐岩地层,可钻性较差。纵向上刘家沟组易井漏,“双石层”易井塌,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等存在大段煤层,复杂地质条件制约了钻井速度。针对钻井提速难点,着重从直井段防斜提速、PDC钻头优选与螺杆钻具匹配、定向段井眼轨迹控制与钻具组合优化、水平段地质导向与工程定向技术结合及复合盐聚磺钻井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与现场试验,初步形成了适应该构造钻井提速技术模式。2014年,苏5-16-46AH井完钻井深4 600 m,水平段长801 m,将该构造最快钻井周期64.08 d缩短到43.85 d,机械钻速由6.32 m/h提高到8.77 m/h,增幅38.8 %,实现了该构造水平井的安全快速钻井。
  • 地面工程
  • 高龙, 胡婧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43-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389KB) ( ) 可视化 收藏
    气田水回注管道结垢将降低注水效率,同时会诱发注水井管线局部腐蚀、泄漏、穿孔,增加维修费用,针对如何解决管道结垢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气田水管道结垢机理和对比物理防垢、化学防垢和工艺法防垢3类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预防管道结垢的建议,包括将站内金属管道改为双金属复合管;气田管理过程中需充分结合3个技术进行管道防垢处理;建立管线结垢方面的数据库,积累数据资料并完善结垢监测系统。
  • 沈群, 周文洪, 韩光谱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4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443KB)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管道缺陷是影响管道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检测管道存在的金属损失缺陷,消除管道自身的隐患,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某气矿近14年来对所有适应检测的管道进行了漏磁检测。介绍了管道漏磁检测技术的特点,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对检测成果的管道数据进行了金属损失缺陷分析,并结合管道敷设的地理特征和经验,准确查找到缺陷位置,对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进行评价,然后采取适宜的换管、绝缘或加强修复方式实行缺陷修复,使管道缺陷隐患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确保管道运行安全。
  • 梁浩, 郝一博, 李海川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49-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349KB)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采用按照每日指定输气量向下游用户供气的分输管理模式,为保证尤其是在无人值守分输站时向用户供气的准确,需实现对天然气分输设备的自动控制改造。在分析分输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按日指定计划分输的自动控制方案,介绍了方案中的针对不同用户情况下按日指定计划分输的自动控制调节方法,结合自动控制特性形成调节规律公式,并依据经验和模型确定自动控制参数,将该自动控制方案应用于分输站的现场试验中,实现了分输站自动分输的功能。
  • 姚麟昱, 姚华弟, 赵建, 江恒, 雷炜, 陈蕊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591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元坝高含硫气田高程变化的起伏管路和无高程变化的水平管路易产生积液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气液比、管径、输送压力、流速以及高程变化等单因素对管路持液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此建立了“点—段—面”的“持液量与高程变化联合判断管网积液规律”的技术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元坝气田YB271—YB272H管路分析中,预判此管路为元坝海相积液严重的管路,存在腐蚀安全隐患,建议在元坝271站增设分离器实施气液分输工艺,可有效减少50 %持液量以降低管路积液腐蚀的风险。
  • 市场与价格
  • 王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55-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385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缓解我国内河船舶燃料能耗高、污染日趋严重的困境,推广发展LNG船舶正在兴起。将船舶燃料从环保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对比,认为LNG船舶比多数燃料更加环保经济。对我国LNG船舶行业的发展现状、政策规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建议出台强制排放标准政策,制定需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规范,加强造船技术研究,加大LNG加注配套力度,政府应采取减税及资金补贴等扶持措施促进LNG船舶业发展。同时参考LNG汽车的发展轨迹,对LNG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绿色低碳的LNG船舶将成为我国水运业发展的趋势,LNG船舶更加经济和环保,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文翔宇, 杨从明, 吴杨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58-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566KB)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将改变天然气现有的销售格局,同时也给天然气客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天然气现货交易带来的影响,针对客户管理亟待改进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天然气客户管理的建议措施,包括维护现有市场份额,稳定现有客户,要与客户分级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增强服务维持客户忠诚度;利用天然气现货交易的灵活机制,发展锁定新客户,拓展增进市场份额要积极配合、支持政府招商引资;要尽快健全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等,最终通过有效的客户服务和市场管理机制,实现供气方、政府和客户多赢的局面。
  • 李隽, 邹晓琴, 赵贡生, 文雯, 赵清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6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545KB)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市场变革必然引起销售结算方式的改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变化要求,对天然气销售柔性结算方式进行了研究。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柔性营销理念提出了柔性结算的概念、诠释了其内涵、特征,构建了天然气销售结算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应用建议。研究认为天然气销售柔性结算的核心理念应以多元化的结算方式尽可能地满足供需双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双赢,核心问题是构建结算方式技术决策机制,即建立结算方式与其主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模式。
  • 付斌, 朱焕德, 冯琦, 王振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6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408KB)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在梳理我国能源形势四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快发展我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围绕四个革命和一个对外合作,提出了加快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策略,包括大力推进绿色清洁生产,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混合所有制,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 经营管理
  • 鞠晓桐, 李宏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6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448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总结并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天然气营销策略,从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4个角度为我国石油企业天然气营销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包括:打造绿色能源产品,提高天然气供应水平;推行低价策略和差异化定价策略;以管道为切入点制定渠道策略;采取公关促销、人员促销等促销方式,并通过优化天然气用户结构、推进加气站建设及提供附加服务等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天然气营销策略。
  • 蒲蓉蓉, 李丛菲, 杨丹, 杨舟洲, 马英恺, 钟健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7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540KB)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革命关于结构调整、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分析了能源技术革命对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全面梳理了公司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优化科技资源组合、强化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营造高效的开放式合作攻关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天然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包括:构建和完善“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研发组织体系,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和加快成果形成和转化应用效率,深化外部技术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交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 陈玉龙, 邹曦, 任姝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7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5.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388KB)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二五”期间,油气企业的天然气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天然气文化建设进入到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整体深化阶段,针对“十三五”时期油气企业的天然气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发展,天然气特色文化如何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问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公司的天然气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公司天然气文化建设的构想,指出天然气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及要重点推进的建设内容,并提出高度重视与强力组织落实、建立全方位与大文化格局、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及健全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估机制4大天然气文化建设措施。
  • 本刊动态
  •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70-70.
    摘要 ( ) PDF全文 (384KB) ( ) 可视化 收藏
  •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5, 9(6):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1185KB)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