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28
  

  • 全选
    |
    地质勘探
  • 朱沛苑, 尤丽, 元庆涛, 钟佳, 陆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3699KB)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宏观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精细表征乐东 — 陵水凹陷不同类型海底扇储集空间、储集物性及微观孔喉结构,分析微观孔喉结构参数与储层物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扇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孔喉结构主要为中 — 低孔微喉型,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较大喉道比例小是该区低渗储层发育的主要原因。储层孔喉结构参数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指数的相关性好,尤其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分选差、粒度细、高泥质含量及较强压实作用是该区储层孔喉结构变差的主控因素。
  • 白利娜, 曾家瑶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830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研究区前期钻孔资料,结合最新的煤层气参数井相关资料,剖析了该区煤层气地质赋存条件,分别从煤质、含气性分布、解吸 — 吸附特征、孔隙 — 裂隙特征及渗流特征等5个方面对煤储层物性的垂向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理论对该区煤层气系统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伴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储层化学性质表现为规律性的波动变化,原煤灰分与硫分呈现出在煤层上部递减,中部递增,下部递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层位煤层的平均含气量呈波动变化,综合煤储层化学性质及含气量变化,大致以12号、22号煤层为界,初步可划分为3个旋回序列,且在同一个旋回序列内表现为随埋深增大含气量逐渐升高的规律,当埋深达到一定深度(基本为24号煤层埋深处)时含气量基本趋于稳定;研究区内煤储层孔隙主要为微小孔,孔隙类型主要为连通性较好的开放孔,这对于煤层气的渗流产出比较有利;煤层气参数井试井结果显示:主采煤层压力系数自顶部至底部呈现先降低后升高,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结合地层层序格架最大海泛面相关知识,将该研究区煤储层划分为3个独立的含煤层气系统。
  • 荀小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9-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1780KB)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毛细管压力曲线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东胜气田锦58井区盒1段沉积特征,对盒1段砂岩储层特征开展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盒1段储层砂岩岩性以粗、中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属于低孔 — 特低孔、特低渗 — 超低渗型储层;储层孔隙以粒间溶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是粒内溶孔;储层以细孔隙、中小孔喉为主。根据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毛细管压力曲线将砂岩储层分为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为好、较好储层。
  • 李咏洲, 祝海华, 周俊骅, 杜磊, 李寿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498KB) ( )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气作为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在勘探开发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富集条件、挑战与前景方面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在调研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页岩气的研究现状及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探讨了页岩气的成藏机理,从地质条件和外部因素分析页岩气的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了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地质特征以及页岩气富集规律,指出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域和勘探开发方向。最后,总结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李凤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17-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1361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烃源岩的展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等分层系进行研究及综合评价,指出盆地中西部烃源岩条件较东部烃源岩更好,且牛堡组二段烃源岩是伦坡拉盆地品质最好的一套主力烃源岩,最终指出了伦坡拉盆地中央凹陷带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 刘伟, 李明翼, 唐庚, 朱开华, 王逵, 廖建军, 刘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2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3295KB) ( ) 可视化 收藏
    深地震探测技术是国际地学界公认的探测地球深部岩石圈精细结构、解决深部地质问题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将其应用于研究板块内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岩石圈的精细结构以及刻画莫霍面的位置和走向。由于探测深度深,深地震探测技术要求偏移距大、药量大、记录长度长,因此与常规石油地震勘探存在较大差异。四川盆地开展的深地震探测技术,在观测系统设计、激发药量优化等方面探索和总结了适合深地震探测实验的采集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
  • 天然气开发
  • 许剑, 赵哲军, 朱江, 张强, 龚云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2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494KB)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气藏属于低渗致密气藏,随着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为解决储层反凝析油、水锁等问题采用“投产初期合理配产,提高露点压力以上的采出程度;生产中期保持气井平稳生产,尽量避免关井和提产;生产后期采用化学药剂解除储层伤害”的生产治理技术,储层伤害治理效果显著。针对井筒堵塞和积液问题,同时推导出了全新的凝析油气井泡排剂加量公式,优化了起泡剂加注方式,制定了一井一策井筒解堵措施,成功开展20余口井井筒解堵作业,实现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 杨易骏, 王锦昌, 周瑞立, 隋冬梅, 杨芾汕, 符伟兵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27-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1112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牛地气田开发后期部分老井存在井底积液及近井地带水锁伤害问题,选取3口病态老井开展了集“泡排+强排”、解水锁为一体的采气技术先导试验。现场应用表明,3口老井措施后日均增产2 720 m3、累计增产393 179 m3,试验有效期为126~193 d,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经济核算显示,3口老井日创效0.32万元、累计创效45.61万元,施工总费用43.4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05,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柳明, 陈俊杰, 程艳, 郝学磊, 周东, 蔡会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3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539KB) ( ) 可视化 收藏
    苏东南区主要目的层位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区块采用水平井进行整体开发,储层采取水力喷射等压裂工艺进行改造。通过引入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技术评价了J-H2井不同改造段的产量贡献情况,测试结果显示13个射孔段中有8段产气,表明固井桥塞分段多簇压裂技术改造效果较好;此外第13射孔段仍具有24.33 %的产量贡献率,证实较长水平段对于气井产量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测试结果还验证了导向过程中对该井储层钻遇的地质认识,对于苏东南区后续随钻分析与储层认识具有一定作用。
  • 钻井工程
  • 赵海锋, 王勇强, 凡帆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593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钻进破碎带地层中遇到的严重井壁稳定问题,对井壁失稳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油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关键是即时封堵性能)和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两种途径解决井壁问题。以油基钻井液在砂盘上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出粒径小、起效快的超细颗粒封堵材料增强即时封堵性能,改性树脂G331-TEX作为体系的可变形封堵材料在惰性超细颗粒封堵层上形成致密的封堵层,进一步降低钻井液滤液对微裂缝的侵入。研制的强封堵油基钻井液在四川反承包项目页岩气水平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防塌性能良好,井眼规则,流变性好,施工过程中均未出现井塌等复杂情况,满足页岩气水平井安全快速钻井施工的要求。
  • 严康, 朱雪华, 阮彪, 田山川, 辛小亮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37-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363KB) ( ) 可视化 收藏
    玛湖凹陷西斜坡区钻井过程中存在地层岩性变化大,上部地层易发生阻卡、地层压力系统复杂、漏失现象严重、钻井周期长等难点。针对钻井难点,通过开展井身结构优化,二开段优选高效PDC钻头,三开段优选扭力冲击器+PDC钻头,优化钻井液防漏堵漏配方,形成适合该区的钻井配套提速技术。经现场应用表明,机械钻速提高了37.4 %,复杂时率由2.50 %降至0.85 %,钻井周期缩短37 d,形成的钻井配套提速技术提速效果明显。
  • 刘虎, 陈兴祥, 吴圣, 李雁, 刘欣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40-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419KB) ( ) 可视化 收藏
    比德 — 三塘向斜区块上部地层溶洞发育,且与地下水连通,中下部地层断层发育、次生裂缝较多,漏失层位多,跨度大,煤层破裂压力低,固井时易压漏煤层导致固井质量不达标。通过分析总结区域实钻经验发现:采用麻绳纤维架桥,水泥浆堵漏的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堵住漏失层段;在常规水泥浆中加入1 %~3 %的堵漏纤维,固井效果好,能使固井质量达标,能较好地解决比德 — 三塘向斜区域漏失及固井的难题。
  • 地面工程
  • 霍小亮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43-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1271KB) ( ) 可视化 收藏
    处于煤矿采空区的油气长输管道会受到采空区的影响造成变形及断裂事故。为此,结合长距离输油气管道在煤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监测方法,介绍了管道应力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传感器的选择方法、采集系统、通讯系统和监控软件。提出与其他管道监控系统相比,振弦式应力监测系统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无需有线电源、功耗低,数据传输可靠、防水防潮防雷防浪涌,以及可在恶劣工况下长期工作,无需人工干预等特点,适宜在煤矿采空区使用。将该方法应用于同富新煤矿采空区上方的山西某煤层气输气管道监测,成功地对一次煤矿掘进活动做出了预警,避免了管道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监测测点的布置方式、运行情况和相关数据的分析,证明该监测系统对煤矿采空区管道受力情况进行了准确地监测,有效地预防了采空区受煤矿掘进影响造成的油气管道变形及断裂事故,为长输管道沿线采空区的安全维护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为沿线处于其他地质灾害区的管道维护提供参考。
  • 陈旭华, 李刚, 钟沅瀚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4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583KB) ( ) 可视化 收藏
    活塞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液化天然气装置、天然气增压场站,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用于提高气体压力,便于气体介质的输送。活塞式压缩机的维护保养和检查维修极其重要,振动问题是压缩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且较难处理的问题。为此,结合某油田作业区空气压缩机组的振动异常情况,通过机组振动测试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压缩机振动问题的整改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振动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 于成龙, 岑剑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5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633KB) ( ) 可视化 收藏
    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陆地建造工作量大、周期短、复杂度高,建造后期同步作业和交叉作业多,建造的进度控制难度极大。目前,国内外针对上部组块陆地建造进度控制的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此,全面总结了陆地建造的特点,系统梳理了进度控制的内容方法,结合多个上部组块陆地建造的成功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关键阶段的进度控制重点及关键点,认为统筹考虑各种资源约束、时间约束、风险控制,做好进度计划编制,结合实际建造的不同阶段重点难点做好进度计划实施监督和调整,是确保陆地建造按时高效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 程昊, 李恩道, 付子航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1021KB) ( ) 可视化 收藏
    空温式气化器结雾现象在一些LNG气化站和接收站成为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通过理论分析对空温式气化器的成雾现象进行分析并制定了两种消雾方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某气化站气化器正常运行时的成雾过程和两种消雾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 气化器正常运行时会在周围产生较大范围的白雾;② 底部排气方案将减少一侧白雾,而在排风侧聚集大量白雾,消雾效果不明显;③ 顶部对流方案能够较大程度提高空气换热后的温度,从而较大程度上减少白雾生成区域,消雾效果较好。
  • 周记萌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1011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川东北气田A井场滑坡实际情况为背景,通过资料收集、地质勘探等工作,系统地分析了滑坡特征、成因机制,并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得出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状态、饱和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未来趋势预测应提前整治的结论。为此,综合考虑技术、安全、施工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削方减载+分层使用锚杆、锚索框架梁支护+截排水+重力式挡土墙+植草护坡”的综合治理方案,并逐一分析治理措施,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 经营管理
  • 贾劲松, 黄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6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382KB)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天然气液化项目和生产厂家不断增加,天然气液化项目并购引起市场关注。从分析天然气液化项目在收并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入手,在对收并购项目的产业环境上、项目信息的掌握上、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上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进行天然气液化项目收并购的相关建议。研究认为,天然气液化项目收购要符合天然气产业市场发展规律,收并购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并购后应针对项目特点进行优化整合。
  • 方健, 曹文骏, 范硕, 文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65-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483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大数据原理对海量的油气田风险管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估,找出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发现油气田企业风险管理存在分析预判、事前管控力度不够,风险事件相关数据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应用数据分析确定重大风险管控领域,梳理业务流程、关键环节及重要风险,设置预警指标、风险值计算方法和风险预警模型3个方面开展油气田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构建,为油气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 郭渝, 罗小军, 胡畔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6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585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高含硫气田安全、可靠、清洁开发,通过设计和施工阶段采用的基础数据库系统、进度控制系统,以及生产运行阶段采用的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系统、气田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等,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生产和维护效率、应急响应能力。为此,国内某高含硫气田采用先进、可靠的信息特色技术和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不但使高含硫气田实现了从设计、施工、调试、运营的全面数字化,而且实现了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变,保证了项目安全顺利投产、资产完整性管理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 马钢, 李俊飞, 邬高翔, 朱珠, 白瑞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7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528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某城市3个城镇9天内的燃气用量数据,建立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预测模型,并使用PCA(主成分分析)技术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将3个城镇燃气用量前8天的数据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每3天的负荷作为输入向量,第4天的负荷作为目标向量。这样可以得到5组训练样本,第9天的数据作为网络的测试样本,验证该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与BP神经网络、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证明Elman神经网络在城市燃气短期负荷预测领域中的准确率。
  • 何宇霖, 戴菁芸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77-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370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物料成本的不断增加,导致地震采集施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为了有效控制野外地震采集成本,打好效益勘探基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施工中针对采集工程成本的控制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主要针对采集成本影响较大的炮井深度及投入设备进行了理论和实际采集资料分析,提出了采用动态井深设计、推广新式设备控制成本的方法,在提高资料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采集施工成本。
  • 岳琴, 黄国飞, 崔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 12(5): 79-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8.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1054KB)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四川省也建立了符合本省实际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然而在老龄化社会逐年加剧的今天,如何确保养老金制度更加公平、更加注重效率地覆盖广大退休人员,已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为此,分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四川省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调整的局限性,力图找到养老金制度中影响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症结所在,并结合四川油气田养老金运行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