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1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28
  

  • 全选
    |
    专家视点
  • 张颙, 何春蕾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462KB)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工业从下游的城市配送到中游的管道运输和上游的勘探开发,投资风险依次递增,其所要求和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也应依次递增,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中游管道运输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最高,下游城市配送居中(个别地区城市配送获得的投资回报率高于管道运输),上游勘探生产(含进口)最低。通过分析我国天然气产业链不同环节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与承担的投资风险不相匹配的历史及现实原因,认为它们是在我国现行的天然气工业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是与我国天然气工业现行的生产(进口)和运输一体化结构相适应的。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将使我国天然气工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应以此为契机相应地调整天然气产业链价格,否则将会影响天然气工业与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理顺天然气产业链价格的具体建议:① 现阶段按照权益资本收益率7%~8%核定中游管道运输价格,按照权益资本收益率不超过7%核定城市配气价格;② 气源或门站销售价格由上游供应方与下游买方协商确定,但对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上游供气方应给予适当管控,使其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在弥补进口亏损后所获得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不能超过管道运输权益资本收益率的2倍。
  • 宏观研究
  • 陈骥, 吴登定, 雷涯邻, 张万益, 马芬, 方圆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7-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658KB)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的长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正引起政府和天然气供应及消费企业的重视。开展天然气资源供风险评价研究,识别出天然气供应主要风险点和风险程度并提前规划防范非常重要。为此,基于国际和国内天然气生产、供应和消费及其发展趋势的历史数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量化分级评价体系法按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进行评级,从中判断出影响我国天然气供应风险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 通过分析评估选取了资源保障程度、储产比、对外依存度、价格波动、市场集中度、地缘政治风险等6项天然气资源供应风险评价指标,分别对其进行了量化分级,认为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风险主要体现天然气资源保障度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导致政治风险较大等方面;② 根据风险评价研究及其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国内天然气资源的综合调查,加大国外重要天然气资源基地的潜力评价和风险投资分析,加快推动进口气源多元化体系构建和国际合作,创新金融机制、价格机制和储备机制,加大天然气地质理论、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力度等。
  • 地质勘探
  • 徐姣, 孙庆莉, 段杰, 乐锦波, 龚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14-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10456KB)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四川盆地海相志留系存在着较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蜀南地区已取得大量的商业发现,川东地区的钻井显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含有深色优质页岩,普遍见气测异常、井涌、气浸和井喷,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较大。以四川盆地东部勘探区中国石油矿权范围的二维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质特征、页岩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通过地震反演刻画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的厚度,指出了该区优质海相页岩的分布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 页岩气藏不受构造圈闭的控制,它与上奥陶统底界埋深、断层位置及规模、优质页岩厚度等因素联系更为紧密;② 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把埋深介于1 500~4 500 m和优质页岩厚度大于等于20 m以及距离大断层1.3 km以外的区域划作勘探有利区,优选出的勘探有利区可为川东页岩气的商业开发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结论认为,四川东部、东南部一带优质页岩较厚,页岩气勘探开发更为有利,可部署三维地震资料和探井以便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 陈果, 刘哿行, 李洪玺, 蒋可, 田衡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2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7546KB)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 —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而陆相页岩气的研究还相当滞后,为此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一段、须三段及须五段页岩地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页岩的矿物组分特征、纵横向展布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及保存条件,采用体积法开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页岩气资源量估算,指出了该盆地须家河组陆相页岩气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 须家河组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以川西雅安 — 川北梓潼一带为最厚,向川东南方向逐渐减薄;② 总有机碳含量大于等于2.0%的页岩分布广泛,其面积为127 703 km2,占全盆地面积的66%;③ 须家河组页岩孔隙度多小于3.3%,物性总体上比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差;④ 须家河组页岩气藏保存条件较好。结论认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地质资源量约为46.451 88 × 1012 m3,其中须一段约占15%,须三段约占27%,须五段约占58%。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是中国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潜力层系之一。
  • 刘成川, 张岩, 詹国卫, 王勇飞, 卜淘, 高伟, 王启颖, 刘沙, 陈昱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3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2400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三角洲前缘 — 湖泊沉积体系砂体特征与形成机理,奠定气田开发中后期综合调整的基础。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测井、录井、岩心观察及铸体薄片等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相、成岩作用,刻画了有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明确了有效砂体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区域沉积环境为进积型三角洲前缘,因受水动力的影响,平面上分流河道频繁改道,横向变化快,纵向上砂泥岩频繁互层,纵向两套砂体叠置程度高,呈毯状分布,总体呈北西 — 南东向,单砂体较薄,但累计厚度较大,有效砂体占比较高;② 砂体的形成受其沉积环境的控制和成岩作用的改造;③ 在水动力作用较强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与湖浪交互作用的区域,沉积物分选好,岩石颗粒相对较粗,有效砂体发育;④ 压实作用导致岩石原始孔隙大幅度减小,石英加大,方解石以胶结作用方式出现,进一步缩小了孔隙空间,加剧了岩石的致密化程度;⑤ 不稳定矿物及部分岩屑的溶蚀使其孔渗条件得以改善,砂泥互层变化大,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或远砂坝沉积相变带是最有利的成岩微裂缝发育区域,成岩微裂缝进一步提高了有效砂体的储集和渗流能力。
  • 天然气开发
  • 徐兵祥, 白玉湖, 陈岭, 陈桂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3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1078KB) ( ) 可视化 收藏
    产能预测是页岩油气资产评估、开发方案设计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但由于页岩储层特低孔低渗及多级压裂的特点,常规油气产能预测方法在页岩油气中的适应性不强。为此,深入分析了页岩油气产能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页岩油气产能预测新思路,推荐了产能预测方法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 常规方法不适合页岩油气产能预测主要在于页岩渗透率极低不具备产能试井需达到拟稳态流动的条件,产量递减规律认识不清尤其是后期产量递减规律认识不够,多套产能预测模型选择困难,流动机理无定论致数值模拟不确定性大等;② 页岩油气产能预测中应转变思路,重点关注4个方面:重视生产数据的挖掘并找寻产量与地质、油藏工程参数的关系,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并互为补充验证,注重不确定性产能预测方法以降低评估风险,加强生产动态分析并开展储层及裂缝参数反演加深参数认识;③ 针对有无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多少等不同情况建立产能预测推荐流程,有选择地开展多方法综合评价,以实现页岩油气产能预测目标。
  • 胡旭光, 徐勇军, 罗卫华, 刘贵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4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780KB) ( ) 可视化 收藏
    气井带压作业作为川渝页岩气区块完井增产的有效手段,已逐步在中国石油长宁 — 威远、中国石化涪陵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块推广应用。为了解决气井带压作业中环空动密封、管柱内密封压力控制及管柱压弯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环空动密封装置组合、对比管柱内密封工具优缺点、建立管柱极限抗弯长度计算模型,制定了环空动密封、管柱内密封方案及管柱抗弯计算公式,形成了页岩气井带压作业关键技术,并对4口井带压作业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 当井口压力小于13.8 MPa时,带压起下管串时至少配备一个环形动密封装置及一个闸板式动密封装置,当井口压力大于13.8 MPa时,至少配备一个环形动密封装置及两个闸板式动密封装置;② 定压接头或陶瓷堵塞器是目前气井带压下油管最常用的内密封工具,定压接头安全可靠,陶瓷堵塞器密封效果好,二者配合使用效果最佳;③ 计算管柱极限抗弯长度,确保液缸行程不超过极限抗弯长度是防止压弯管柱的有效方法;④ 4口井带压作业应用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明显。
  • 陈晓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966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页岩气田各气井能够连续稳定生产,通过借鉴各大气田应用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经验,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率先在其低产能、中高含水的Y区块进行了泡沫排水采气现场探索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块4口气井措施前后的生产变化情况,对泡排剂的用量不断调整优化,最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为该区块乃至整个气田的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性提供了借鉴与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页岩气气井产量,降低水气比,有效减小气井的油套压差;②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辅助其他措施对积液严重的页岩气井进行复产;③需要开展消泡工艺研究及药剂优选实验,建立起适合涪陵页岩气田的消泡方式;④排水采气工艺的推广应用需结合相关公司的发展理念,建立“环节精准”的技术研究思路,制定出标准化流程。
  • 张勇年, 连运晓, 顾端阳, 马元琨, 李雪琴, 刘国良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5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2815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认识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剩余气富集规律和分布特征,为该气田开发后期的持续稳产提供保障,通过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III-3层组开展剩余气定量描述研究,以期为今后该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挖潜方向及调整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 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III-3层组水体大小为30倍水体;② 运用渗吸相渗代替驱替相渗使得数值模拟模型更为准确可靠;③ 剩余气分布与原始储量丰度、构造位置、开发程度、水侵程度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④ 采用储量丰度和含水饱和度相结合的方式,对剩余气储量分四级进行评价;⑤ 依据剩余气评价结果,在剩余气富集区内设计不同调整方案,在优选方案的基础上,选取2口新井优先实施,现场投产效果较好。结论认为:涩北气田的持续稳产离不开对剩余气的挖潜,通过研究提出的剩余气定量描述方法,可以为后期剩余气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地面工程
  • 彭峻峰, 罗娜, 唐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1406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天然气使用领域不断扩大,对燃气公司配套供气设施的快速建设和安全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解决供气设施建设、抢维修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确保燃气设施得到安全、高效的建设和平稳的检、维修是燃气经营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为此,结合实际,从确保燃气管网安全、高效作业的角度出发,查找了燃气埋地阀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设备缺陷,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通过实施应用证实了其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导致燃气埋地阀门无法进行放散、置换、检测和锁定的主要原因是阀门功能设计不够完善以及阀门配套工具不匹配;② 针对燃气管网及阀门存在的缺陷,采取设计放散短管及控制阀、设计制作筒套式配套锁具将阀门进行锁定等措施进行功能改进;③ 通过对燃气阀门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不但能够放散燃气管道内天然气,而且能够从放散控制阀处对管道注入惰性气体进行置换和检测置换效果;④ 在对燃气管道进行风险作业时,采用筒套式锁具将阀门四方头操作部位进行隔离封锁,能够预防外来人员意外打开阀门,避免发生意外人身伤害事故。实施应用分析认为,采用该改进措施不仅减少了管道检、维修作业时的停气影响用户数量,缩短了停气用户的影响时间,还减少了检、维修作业时的人工成本和燃气放空损失,提高了燃气公司的经济、社会效益。
  • 市场与价格
  • 左玉梅, 明纬佳, 王晓东, 朱玉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6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456KB)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利用规模的扩大,储气设施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了在云南省集约高效地开展储气设施建设,提出了利用煤制气项目和生物天然气项目配合管道气统筹开展储气设施建设的思路。通过集约高效的手段统筹不同气源和储气设施,采用多气源协同发展的方式,可以解决管道天然气在云南省销售数量和发展质量的矛盾,能够实现管道气价值提升、多气源各环节多方共赢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① 云南省煤制气项目2 × 108 m3/a产能和生物天然气项目1 × 108 m3/a产能可以有效保障云南省天然气供应;② 通过分析云南省当前用气特点和储气设施建设现状,认定煤制气和生物天然气发展具备可操作性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③ 建议以储气设施建设为契机和手段,盘活多种气源,提升储气设施利用效率,形成以管道气为主体、煤制气和生物天然气为补充的供气保障思路,有效落实国家关于加大储气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
  • 汪霞, 王文迪, 杨晨曦, 郭永智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460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背景下,为加快天然气利用及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改革,有必要加大对清洁能源汽车应用的研究。基于重型卡车中LNG重卡推广应用状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气、车、站、政策等多个方面分别对其推广应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综合提出LNG重卡推广应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 优势分别与机遇挑战结合得出LNG重卡推广应用的发展型和调整型战略,具体有抓住机遇扩大发展基础,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基础及优势多途径推广,在一定时间内实行LNG重卡过路费减半政策等方面;② 优势分别与机遇和挑战碰撞得出LNG重卡推广应用的扭转型和防御型战略,具体有融合国家政策制定LNG重卡专项的推广规划,出台新购LNG重卡政府补贴政策,加强标准体系完善,进一步提高车辆使用性能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 经营管理
  • 高振, 黄辉, 侯建国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492KB)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槽车运输在LNG资源保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LNG槽车项目并购可以快速形成有效的运输力量,有必要总结LNG槽车项目并购过程中的要点,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此,通过分析LNG槽车运输业的并购动因,结合LNG槽车运输业的特点和经济性,提出了该类项目并购决策的指标、定价、经济评价及风险的要点,提出了LNG槽车运输项目并购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 通过LNG槽车项目并购有利于实现资源与输配的协同、降低行业进入障碍、进而获得战略先发优势;② 项目决策时更加注重并购战略价值和经营价值,在定价上须凸显谨慎性原则;③ 并购评价过程与常规工程项目稍有不同,体现在标的、流程、基础数据来源、投资等方面;④ 并购风险主要体现在定价高估、运输作业安全、下游点供政策风险等方面。研究结果认为,在LNG槽车项目并购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自我审视分析、落实运力保障等核心利益诉求、谨慎确定增长率等关键参数等。
  • 郭渝, 胡畔宁, 刘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7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19.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983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深度推进,国内油气田公司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面对复杂的信息化环境,通过提升网络安全、桌面终端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安全等四方面体系建设来规避信息化安全风险已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通过分析目前信息化安全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标新型的信息化安全技术,找到提升油气田公司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并提出相应体系的建设意见。研究结果表明:① 油气田公司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能力正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态势感知平台的部署加强了公司网络安全体系;② 在桌面终端安全方面存在着“走弯路”的现象,活动目录服务器的效果能达到源头切断终端用户的不安全行为;③ 在服务器安全方面亟待设备资源整合、管理优化,私有云计算技术的部署提高了公司服务器、存储管理水平;④ 在数据安全方面通过在线磁盘备份、离线磁带备份、灾难备份的策略提供完善的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 国际天然气市场
  • 白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 13(5):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646KB)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