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2-28

  • 全选
    |
    专家视点
  • 白俊, 张雄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1
    摘要 ( 96 ) PDF全文 (665KB) ( 7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出现了天然气供应数量不足和价格异常波动等现象,引发了对天然气供应安全问题的担忧。为此,在分析影响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角度审视了国内天然气供应形势,形成了对于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形势的若干认识,指出中国并不存在天然气供应安全问题,一些情况的出现是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予以解决,最后还提出了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 冬季国内供应偏紧、局部价格上涨、进口管道气短供和进口依存度上升是引发对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担忧的直接因素,需求过于旺盛、基础设施不足、改革进程不协调是造成供应安全担忧的深层次原因;② 进口依存度不能和供应安全程度划等号,基本上不存在“马六甲困局”,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条件和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③ 加快国内油气上游改革、发挥价格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大海外资源引进力度、推进全球天然气市场融合,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
  • 宏观研究
  • 高芸, 王蓓, 蒋可, 胡奥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2
    摘要 ( 66 ) PDF全文 (1129KB) ( 7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天然气产业在国家协调稳定发展方针的引领下,亮点纷呈。通过梳理、分析2019年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资源供应、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天然气体制改革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或最新进展,认为2019年中国天然气发展有六大亮点或特点:① 天然气勘探捷报频传,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创历史纪录;② 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页岩气上产势头强劲;③ 天然气进口换档减速,对外依存度回落;④ 天然气需求量增速放缓,市场供需平衡、平稳;⑤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全面建成;⑥ 天然气体制改革重磅迭出,市场化发展迈出决定性步伐。研究结论认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展面临考验,但整体依然向好;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将继续保持高峰增长;页岩气产量将跃上新台阶;天然气进口量保持增长,但价格下降;市场供应宽松;能量计量和计价或开始试点。
  • 地质勘探
  • 朱沛苑, 元庆涛, 尤丽, 钟佳, 代龙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1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3
    摘要 ( 58 ) PDF全文 (2554KB) ( 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储层物性特征、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有利储层分布,为后期成藏综合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以琼东南盆地宝岛区古近系陵水组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数据、黏土X射线衍射等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区储层岩石学、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明确了其有利储层的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该区陵水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体系,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砂岩颗粒呈圆状、次圆状,常见点 — 线接触,具备中 — 低结构成熟度特征;② 储层物性为中 —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其次为晶间溶孔、铸模孔和杂基微孔;③ 沉积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有利储层发育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以及滨海相的临滨砂坝和浅滩微相区域;④ 压实作用与局部高钙质胶结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⑤ 处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滨海相临滨砂坝微相区域的B3-8、B3-6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处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区域的BX-1E区为次有利储层发育区。
  • 张宏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2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4
    摘要 ( 55 ) PDF全文 (3531KB) ( 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落实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指导寻找大规模发育的岩溶缝洞系统,以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研究对象,从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入手,综合分析了茅口组岩溶缝洞群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剖析了研究区茅口组典型的岩溶缝洞气藏,总结了四川盆地茅口组缝洞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及天然气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 茅口组沉积期,川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高能生屑滩相沉积为岩溶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期岩溶作用是岩溶缝洞储层形成的关键;② 通源断裂和规模断层岩溶缝洞体共同控制四川盆地南部地区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成藏和富集高产;③ 归纳总结出断背斜岩溶缝洞富集体、断潜高岩溶缝洞富集体、层间断层岩溶缝洞富集体、断向斜岩溶缝洞富集体等四类天然气富集模式。
  • 刘柏, 王旭丽, 辛荣跃, 樊仕海, 孙志昀, 田云英, 唐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2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5
    摘要 ( 68 ) PDF全文 (1918KB) ( 1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扩大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范围,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地区雷口坡组三段(以下简称雷三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描述和薄片鉴定,结合地球物理资料,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源储匹配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 雷口坡组沉积期受周围古陆交替崛起和海底隆起的影响,川西南处于封闭 — 半封闭状态,水体能量有限,其中雷三段水体能量较高,颗粒滩发育,岩性为砂屑、藻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和晶间溶孔,储集性能优越,局部发育的微裂缝为天然气的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② 构造控制面积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聚集场所,发育的断层有利于下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生成的天然气侧向运移至上盘雷三段中聚集成藏;③ 上覆雷四段发育的膏岩为天然气在雷三段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结论认为,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厚度大、源储匹配关系好、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可控资源丰富,为川西南部雷口坡组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域。
  • 张岩, 陈昱林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3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6
    摘要 ( 54 ) PDF全文 (1818KB) ( 7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蓬二段气藏在开发早期研究认为是物性较好且相对均质的气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气井测试和试采呈现的动态特征与前期认识存在着差异。为了深化对蓬二段气藏储层物性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气藏地质认识程度和中后期开发效果,以基质和裂缝在覆压实验条件下的渗透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覆压基质渗透率的分布特征,指出了基质和裂缝渗透率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总体上该气藏储层物性分类应该由低渗透变更为致密,各个层位渗透率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层条件下的基质渗透率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特征;② 压裂改造产生的人工裂缝进一步加剧了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天然裂缝对改善基质渗透率、转化非均质性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认为,覆压校正后的渗透率能反映储层物性的真实情况,利用迪卡斯塔 — 派斯经验公式计算的变异系数能准确地表征渗透率平面非均质强度;对于同类气藏应该滚动评价、逐步认识,分区、分阶段地投入开发。
  • 于东方, 姚海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39-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7
    摘要 ( 93 ) PDF全文 (2674KB) ( 1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进内蒙古黑山煤田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尽快取得煤层气资源勘查突破,以该煤田主力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黑山煤田煤层气的基础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煤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煤岩煤质特征、煤储层物性特征及保存条件等;进而根据煤层气勘查规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制定了黑山煤田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 黑山煤田主力煤层厚度大,分布广,煤变质程度合适,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 — 半亮型为主,镜质组含量高,有良好的生烃潜力;② 整体处于相对滞留的水动力环境中,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厚度大,封盖能力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③ 煤层埋深一般在600~1 000 m,并且孔隙性较好,裂隙系统较发育,有利于煤层气的经济开发;④ 依据评价标准确定了黑山煤田煤层气资源远景区、有利区、目标区位置和范围,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10 × 108 m3,资源丰度约0.98 × 108 m3/km2。建议在优选目标区内部署参数井,以进一步获得实测含气量、储层压力、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煤储层渗透性等关键参数。
  • 天然气开发
  • 韩静静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46-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8
    摘要 ( 62 ) PDF全文 (1607KB) ( 1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H2S在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指导同类变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措施调整,以川东北某高含硫气田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该气田不同构造部位的H2S含量变化情况,发现开发过程中H2S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构造高、中、低部位气井的H2S含量上升幅度依次增加。通过研究该高含硫气田的H2S含量变化情况,分析了H2S含量变化的原因,探寻H2S含量变化情况的定量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 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地层水中溶解的H2S气体部分脱附而进入气相中,使得气相中H2S含量增加;② 基于研究结果摸清了H2S含量变化规律,结合流体相平衡和物质平衡理论建立了计算H2S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对某高含硫气田主体开发过程中的H2S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得出气田主体地层压力降至14 MPa时,H2S含量为16%。结论认为,通过模型能准确地预测H2S含量变化,有助于及时有效地采取防腐等工艺技术方法应对H2S对气田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 胡旭光, 刘贵义, 胡光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09
    摘要 ( 57 ) PDF全文 (898KB) ( 16 ) 可视化 收藏
    带压钻孔与冷冻暂堵是气井井口隐患治理中常用的两项特色技术。川渝及长庆气区绝大部分隐患井通过其中一种技术即可成功治理,但对于部分情况复杂的隐患井,采用单一技术无法成功处置。为了解决上述复杂气井井口隐患治理难题,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X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井口隐患治理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并成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 对于没有冷冻介质注入通道的井可通过带压钻孔技术进行开孔建立冷冻介质注入通道;② 通过带压钻孔建立的通道注入冷冻介质时,冷冻介质可能填满整个井口装置,作业结束后应做好环保措施,防止冷冻介质解冻后落地污染环境;③ 对于此类采气树阀门存在内漏的井,冷冻介质实际注入量将大于施工设计注入量,作业时应加大冷冻介质注入量避免冷冻介质漏失造成冷冻失败。结论认为,“带压钻孔+冷冻暂堵”技术思路的提出与成功应用为井口装置复杂隐患治理提供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欧宝明, 叶富艳, 濮兰天, 郑旭伟, 马洪奎, 陈晓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57-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10
    摘要 ( 66 ) PDF全文 (1162KB) ( 1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形成与柴达木盆地主力气田气水同采阶段相配套的排采工艺技术,以涩北气田第四系疏松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气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开展气举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对气举方式选择、管流模型优选、管柱尺寸、气举参数、气举设备、地面流程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形成了单井撬装间歇和多井连续集中增压的多样化气举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 气举技术井筒工艺无机械部件,很适合涩北气田出砂出水气井;② 撬装气举灵活性强,适合井筒水淹气井的排水,集中增压气举自动化程度高,可规模化、多井同时排水,适合产层水淹的气井;③ 单井撬装间歇气举和多井连续集中增压气举的工艺相互补充,实现了“点和面”的全覆盖,可满足涩北气田的排水需求,将成为该气田开发中后期的重要治水手段。
  • 地面工程
  • 陈华良, 黄船, 张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6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11
    摘要 ( 42 ) PDF全文 (1285KB) ( 5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已形成的一整套集超高压井口压力控制、多级节流降压和分离技术、多种安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超高压油气井地面测试技术已在川渝、塔里木、青海等多个油气田进行了测试应用,效果良好。为此,以高寒地区的柴达木盆地狮新58井地面测试为例对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狮新58井具有高温、高压、高含硫的特点,测试时易发生冰堵、管线刺漏等情况;② 结合超高压油气井地面测试技术制定了适应狮新58井的测试措施及流程,通过应用成功完成了该井的节流降压、射孔后的放喷排液、求产测试、试采等作业;③ 超高压油气井测试方法具有先进的高压控制、节流降压、除硫、液气分离等技术,能够满足测试期间的各种工况需求,同时配备有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及优化的工艺流程,作业安全性高。结论认为,超高压油气井地面测试技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适用于川渝气区的三超气井测试,而且也能满足如狮新 58 井这类高寒地区的高含 H2S 油气井测试作业。
  • 皮礼仕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12
    摘要 ( 56 ) PDF全文 (753KB) ( 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降低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的运行能耗,以输气管道的依次相接的单条管道和压气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输气管道理论基础及动态规划法,分别建立了输气管道稳态仿真模型和以各压气站总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的输气管道稳态运行优化模型,明确了该模型的优化对象为各站压缩机开机台数和出站压力,根据仿真、优化程序,求解了某管道在一确定输量下的算例。研究结果表明:① 相同输量及开机方案下,输气管道自定义仿真结果与TGNET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小,表明了该仿真程序的模拟精度符合工程实际要求,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块的准确性,可作为优化程序运行的基础计算模块;② 相同输量下采用优化开机方案可使全线压缩机总功率有效降低,验证了所建优化模型的优化性,对管道的经济运行具有指导意义;③ 建立的输气管道稳态运行优化模型也适用于前期设计阶段,将设计与优化相结合,能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经营管理
  • 辜穗, 蒲蓉蓉, 姚莉, 杨丹, 李佳, 李晓玲, 周成效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13
    摘要 ( 52 ) PDF全文 (790KB) ( 8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研完全项目制是提高科技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机制,从国内大型国有油气企业试行科研完全项目制的效果和问题出发,结合科研完全项目制的特点,对油气企业科研完全项目制管理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市场化条件下科研完全项目制管理的制度框架设计,并指出了分阶段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 油气企业在实施完全项目制时存在着对科研项目的组织体系、内控制度、财务核算制度、考核制度方面不适应的情况;② 应在项目管理理论、项目集成管理理论、科研项目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组织机构扁平化或矩阵式、项目全要素成本核算、项目监督与沟通机制、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手段、项目绩效评估与激励等标准要件,构建起市场化条件下的完全项目制的管理制度;③ 根据“油公司”体制特征以及“油公司”体制下的科技管理阶段式发展路径,分阶段逐步实现从准完全项目制向完全项目制的演进。结论认为,油气企业应以科研完全项目制为核心配套实施双序列、成果转化激励等政策,并按照完全项目制的需要完善现有人事、财务、科研等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科研完全项目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
  • 陈自强, 童新雅, 沈祺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132.2020.01.014
    摘要 ( 70 ) PDF全文 (460KB) ( 7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加油站合作经营模式的不断推广与实践,陆续暴露出一些法律风险与履约纠纷。为此,以某加油站合作经营合同纠纷案为视角,从合作经营合同纠纷中的守约方救济措施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分析该案中胜诉方(守约方)的维权经过,提出针对合作方违约采取的维权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 加油站合作经营是油品销售企业网点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民营企业从第三方购油违反合约带来的法律纠纷时常出现;② 加油站纠纷案中油品销售公司A公司通过诉前履行合同约定收集固定证据、诉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合同解除权、诉后全力推动执行到位等分阶段救济措施,维护了国家资产安全;③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合同解除权、确定违约金数额、运用“先履行抗辩权”等都是需要运用的维权策略。结论认为,油品销售方可在合作经营合同起草阶段应根据合作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违约条款,在发现合作方存在异常履约情况时注重函件送达过程和送达结果的证据固定,同时根据对方前期履约情况及思维习惯进行提前预测和对策思考,防患于未然,为可能出现的纠纷维权做好准备。
  • 国际天然气市场
  •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 14(1): 84-84.
    摘要 ( 92 ) PDF全文 (506KB) ( 3 ) 可视化 收藏